钢铁属于五行属什么?
五行属性是古人根据物体对自然的不同作用而划分的,现在没有意义了,但现代心理学却用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来表示五种性格,比较准确。 钢铁的本质是金属,属金;钢铁的颜色是银白的,所以为金 白金的意思,也叫合金。《本草》里说“凡铁器久则色黑”这就是铁被氧化的颜色。(新买的铁锅要用砂纸加水刷干净才能不生锈)
因为金属容易被氧化,所以古代冶炼技术很低时就把精铜和锡熔化后铸造钱币,这是金和水的融合,也就是“铸币为水”。(铜钱的铜正是五色中的金,铜钱里的银白色就是五行中的水银) 后来技术进步了,把铁放在炉子里加热到赤红再浇上冷水激冷,就能炼出钢——这是土生金的原理,也是铁与火的艺术。
古代的剑刃是用钢做的,所以刚强之意在古代是水火并用的意思即刚柔相济。《相马经》里有“马瘦毛长铁骨硬”的说法,说的是强健的身体里包含了刚毅的性格。 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由带负电的电子和中性的原子核构成,带正电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差不多。
中子和质子又由夸克-胶子的紫色海洋构成…… 原子的结构是很稳定的,要改变它的性质就需要很高的温度或压力。
金属的性质主要是由于自由移动的电荷造成的,而要使电荷移动就必须提供能量,所以金属导电、导热性能都很好。 非金属的硬度不如金属,但非金属也有其刚强的特性,比如木材的强度很大并且可以拉伸、压缩、扭转,陶瓷也很硬。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中医、建筑、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这五种元素的特性,以类推和联想的方式,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纳入到五行的范畴之内,同时也赋予了五行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化规律,认为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中的每种元素都各有特性:古人认为木有疏通、生长、条达、升发的特性,即有生发、条达、舒畅的性质;火有温热、升腾的特性即,有温热、向上、明亮的性质;土有化生、承载、受纳的特性,即有生化、承载、受纳的性质;金有肃杀、收敛等特性,即有沉降、收敛、清洁的性质;水有寒冷、滋润、向下运动的特性,即有寒冷、滋润、向下、闭藏的性质。同时,五行中各个元素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周流不息,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循环系统: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同时,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
那么,钢铁这种材质,在五行中属于哪个元素呢?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钢和铁都是由矿石经过加热,然后锻造而成的,因此属性应该是金属。事实上,“金”元素并非金属或矿物的专称,所以并不单单指金属。那么,根据“金能辟恶,有从革之应,西方酉位属金”,且“金”的本字从“刃”,故有“辛”字来为“金”字表示五行的引申义,也就是表示锐利、坚重、白色、清洁等,我们一般把这些特性称为金性。而钢铁是经过“从革”冶炼所得,所以属于金属类,有金性。因此,从五行属性来看,是主金的“五金”。
同时,金有五色之分,按其所包含的颜色特征,金属性五行又可分为白金、红铜、黄铜、黑铁、紫铜等,即人们常说的“五金”,合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故而,“五金”一词,在传统文化里不仅泛指金属,也指铁器等金属制成的器物。所以,五行中所称的“金”,并不是现代化学中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