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五行属性是什么?
“火” 比较准确。 “焙”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及物动词,有烧烤、烘焙等义项。烤是明火烘烤;而焙是明火热炒(多指谷物),二者有一定区别。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西。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刑斧钺,其畜犬羊,其谷麦稻,其木槐桐,其数七。”郑玄注:“焙,炙也。”孔颖达疏:“燔炙之名,于四时中惟仲夏为可炙。.....春则蒸而不可以炙,秋则凉而不可炙。冬则寒且水冷,皆不可以炙故也。”可见到战国时代,焙就是灸的意思了。后来随着火的用法的分化,焙的本义也逐渐隐没,而用于烧砖、炒茶等义项则较为常见。
“焙”字最初写作“焙”或“燻”。《礼记》中的“焙”字,东汉的郑玄就注作“薫”。《周礼》中的“焙”,唐贾公彦疏亦谓“旧本作薰”。可见古人所说的 “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熏”。那么“焙五行”即“熏五行”无疑。 古代医学理论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有着直接的影响。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结构与外部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调整生理活动,以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观点与现代科学所认识的生物钟现象相当。因此我们可以说,“焙五行”反映了古人的时间生物观。
紫砂壶是茶器之王,除了制作工艺精湛以及文人参与创作,还有其特殊的材质,属于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泥质,具备透气不透水的特殊性能,适合泡茶。紫砂壶制作是由矿料、成型、装饰、烧成四个工艺流程组成。从紫砂壶的外观颜色和五行特征出发,分为紫砂壶和非紫砂壶。紫砂壶中紫砂属水,红木属火,绿豆砂属金。那么,紫砂壶的五行分类:
紫砂壶(青翠色壶)为木
木壶用原矿底槽青、本山绿泥制作。底槽青石英颗粒显露,烧成后略泛红,色泽深沉稳重,呈暗肝色,有萝卜纹。本山绿泥是本山绿泥是紫泥和绿泥共生于一体的共生矿,是偏紫的黄,或者偏黄的紫,烧成后呈浅黄色,略带青蓝色。木壶可以养的包浆厚重通灵,有“养壶一载,满室生香”之说。
紫砂壶(紫色壶)为水
水壶用原矿紫泥制作。紫泥色调成紫,有紫而不姹,七色中之色,呈天水碧色特征。紫砂壶属水,它能够泡茶,水壶养出来可以呈现水色,如一池秋水般,有“养壶三年,一壶可饮香百年”之说。
紫砂壶(朱红色壶)为火
火壶用原矿红泥制作。红泥中紫砂含量低,呈浅土红色,烧成以后呈浅栗色,火红色,大红色,朱砂色。火壶养出来可以是呈现出有颜色更红旺的光泽,有“养壶五年,可得仙缘”之说。
紫砂壶(米黄色壶)为土
土壶用原矿段泥制作。段泥是紫泥、红泥、绿泥三种共生矿共生的共生矿,是一种砂料比较粗,烧成后色调成黄,有金石之黄特征的,段泥呈米黄和米白。土壶养出来可以呈现滋润的土色,有“养壶八载,可得仙道”之说。
紫砂壶(绿豆色壶)为金
金壶用原矿清水泥制作。清水泥由紫泥和红泥混合而成,呈暗栗色、呈钢黑色,烧成后紫红色。金壶养出来可以呈现出更亮泽的金色,有“养壶十年,可入道”之说。
紫砂壶(白色壶)为象
象壶用原矿白泥制作。白泥是一种矿脉非常短,矿层很薄的泥料,烧成后的白泥可以达到象牙白的颜色。象壶养的最好的情况是不改变原有色泽,有“养壶一生,可修仙”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