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五行中土分几种?
八字算命里,有干支五行与流月五行之分 其中,天干地支五行的划分是固定的: 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子丑属土,寅卯属木,辰巳属火,午未属土,申酉属金,戌亥属水。 以上十六组分别对应十二地支和八个天干,如此循环。 至于流月五行,则是依据流月的节气而划分的——立春惊蛰为木,春分清明为火……立冬小雪为水等等。
其实,在六十年前,中国的传统哲学中是没有“五行”的概念的;所谓的“五行”,是民国年间由日本著名汉学家田中礼夫引入中国,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而备受当代学界推崇。 然而,这种理论进入易学领域就受到不少人的质疑:为什么“五行”到了冬天就变成了水?因为《黄帝内经》里说冬季“万物收藏”,难道不是“金”吗?
事实上,中医与易学的关系本来就很复杂;而“五行”之说的起源,也是充满了玄奇色彩——据说,“五行”之说与管仲有关(见《史记·齐太公世家》),不过,这些只是后世的说法而已。 汉代的京房、三国时期的皇甫谧都认为“五行”起源于伏羲;而唐代的虞世南则提出“五行”是黄帝时代的鬼臾区所创;明代的刘基则主张“五行”始于秦越人。这些人所说的“五行”,似乎没有考虑季节的问题...... 那么,古人所说的“五行”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以及五个相应的性状。这似乎也符合《尚书·洪范》里对“五行”的解释——“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说的“五行”显然是与四季无关的。(注:“一”“二”“三”“四”“五”并不是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意思,而是顺序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