墭五行属什么?
墭shèng,汉字。古同“盛”。盛是声旁,表示读音相近而含义不同。 字源字形 “盛大”这个词语里的“大”其实是个误笔,本应是“人”,现在已无法辨别了;不过,从“大”“人”与“盛”的关系可以推测得到最初本应是“人”或类似人的符号(如甲骨文的“士”)来表示“盛大”之义。《说文》中收录的古体“盛”字,上面是人头上的发髻,下面的部分像一个人站在地上,合起来就是人站得满满当当的意思,很符合最初的“盛大”涵义。
这个字的结构很有意思。下面是一横一竖,一阴一阳,阴阳调和;上边一个发髻,代表的是人头,这也很能说明古人对于“盛”的定义——头部为人身至要害处,所以把人头比作是整个人身的最高点。 这个字在现在的汉字里已经不使用了,但它的偏旁部首还在许多现代汉字里保留着,比如“盛”、“容”和“量”等,其中“盛”的繁体写法就保留了“盛大”的古意。 还有一个与“盛大”相关的字叫做“晠”,读作sèng,也是盛的异体。《说文》中说:“晟,明也。从日成声。一曰盛也,晟晟然。”意思就是说晟的含义是明亮,又指的是太阳刚升起的样子,有光芒万丈之意,引申为兴盛。
这两个字的意义虽然不同,但是造字原理却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此外还有两个“sheng”,也是同一个根源演化而来。一个是“昇”,它是由两个同义的形旁组成的会意字——“升”的下部少了一撇,表示不再表示“斗”,而只作为表音的声旁。这个字的本意应该是指一种形状像葫芦的容器,也就是古代的容器名称叫“升”。另外一个是“陞”,这个字的繁体写法比较复杂,左边是一个立人,右边的上面是“耳”下面是一个“人”字,下面是三个“土”字。这种组合的字通常有两个来源,一是表示人的动作,二是表示声音。此处的“陞”则是因为耳朵靠近人的头部,形容人的高度升高,因此应该是形容高升或者升迁的义项,读作sheng第一声。
以上所有带“sheng”的汉字都有一个特点:都是由两个意义相同的形旁组成。这种现象在古代汉字的构字方法中是很常见的,称为复乳。这些文字都有共同的原型,即象形字“盛”——它们都是从这个字衍生出来的同源字,意义相同而且形体相似,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分化出了不同的功能,于是各自变成了不同的字符。这也说明了这个字的生命力是多么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