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五行属于什么?
“柔”是传统五行的其中一个,与「阳」相对立。 古代哲学术语中的阴阳是相对的概念且可以互变的,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不能单纯的将「阳气」、「阴气」理解为现在的阴阳电荷概念。现代解释的阴阳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结果而得到的理论。
《黄帝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又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阴阳」在养生及治病中的重要地位。后世之人多用阴阳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如《灵枢·本输》中的「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病理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阴阳者,病生之内因也」)以及指导用药,方剂中常用配伍方法有「阴阳双补」、「阴阳平调」等。由此可见古时阴阳的概念广泛涉及到生命运动的所有方面。
到了东汉,王逸在注释屈原的《离骚》时首次使用了「阴阳家」一词,用以指称研究「阴阳」学说的人,并将「阴阳」运用到人生命运的研究上,将人与大自然界的万物看成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疾病、幸福与苦难都受到阴阳的影响。汉代的儒学大师郑玄就是这样一位推崇阴阳的大家,他注解的《礼记·月令》至今仍被广泛引用。至唐代,孔颖达等人编著的《礼记正义》对「阴阳」做了更为详尽的解释并收载于官方认可的儒家经典之中。从此后,「阴阳」便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并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