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五行属什么?
“凄”字,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如下——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十》—— “‘凄’本作‘悽’。《说文》:‘淒,寒也。从心從音。’”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三十四·心部一》—— “淒、慽、徯,古文恓字。皆从心病声。哀之意多指事而为文。凉意少指事而曰淒。” 《康熙字典》和《说文》中,对“凄”字的解释都是以“寒”为意的形容词,而且都认定“凄”字是形声字。但现代文字学家却认为“凄”字是一个会意字。 唐·段公路《北户录·序》——“凄惨之凄,以愁苦之音而会意也。”(“北户录”,即记录北方风俗的书籍。) 吴礼康等著《汉语大词典》—— “凄”字条—— “从忧、从秋,表示秋天感到忧愁。” “深秋的冷露,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愁绪。所以,深秋,也是悲凉的代名词。”(见“凄”字条第一点解释) 可见,无论是古代文字学家还是现代文字学家,都对“凄”字的含义没有异议,都认为它是形容寒冷的。但是,它们都认为“凄”字是个形声字,只有《说文》将“凄”字认作为“从心”的会意字。那么,这个“音”在哪里呢?
我在网络上查找了关于“凄凉”的两个出处,一个是宋代文豪苏轼所作的《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千山之七绝,哀吾生之无乐,幽孤独而长眠者,岂不哀哉!”另一个是明代文学家李渔所作的《闲情偶寄·结构第一·字句》——“惟‘春’之一字,感怀最深……‘春’之一字,上口甚难……‘春’下‘日’字若易‘夕’字,此一字之妙也。‘春’之一字,草木之‘木’与‘寸’相反。”我注意到了这两个出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音”字都没有读音。也就是说,这个“音”是假借字。那什么是假借字呢?
《说文》“假借”一条—— “假借者,本无其字,因以为声,依声托事。” 《汉语大字典》“假借”一条—— “又称‘借用’。把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临时用来表意。” 所以,无论古人造字还是现代人规定新字,只要符合“假借”的条件,就可以给这个字赋予新的意义。而“凄”字之所以能由表寒冷引申表悲伤,就是因为它的偏旁“秋”被假借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