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在五行属什么?
中医理论中,五脏与五体对应关系为: 心主血脉,其华在小指(末节);脾主运化,其华在口唇;肝主疏泄,其华在人体上部;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其华在皮肤;肾主生殖,封藏精血,其华在发。 五脏病变,可以从这些部位反映出来,所以可以通过观察来诊断疾病。 耳朵属于五官之一,首见于《灵枢·五阅五使》,名为“耳穴”。
中医学认为,耳廓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具有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说明耳的作用在于接收外界的信息,这与神经科学的说法是一致的。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人的耳穴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相贯,注于经隧,内注五脏六腑,外注肌肉骨髓。”又曰:“五脏有病,则鼻有检查,耳有九针。”指出了耳与脏腑的关系,并且可以根据这种关系来观察、判断脏腑有无病变及病变的性质。
近代医家通过对耳与内脏关系的深入研究,把耳廓划分为20个区49个穴位,分别命名,并制定了相应的取穴法,为临床上应用提供了方便。 1973年在天津召开了第一次耳医学学术会议,1985年在武汉召开了第二次耳医学学术会议,1998年在昆明召开了第三次耳医学学术会议,总结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耳医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当前耳医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等。
我国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学等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进入了正常发展轨道;而西医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进步。
但是,中西医结合却似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好路子,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一度出现倒退现象,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中西医相互交流、贯通的难题——语言不通、思维不同,导致难以融合。
新世纪之初,国家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医学模式的新思路,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使得中西医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使得耳医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今,许多西医大夫纷纷学习针灸技术,许多针灸大夫也开始学习西医理论知识。
在现代仪器设备的辅助下,对于耳部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的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地被整合起来,形成独特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这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