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土是什么数字?
楼上的都错了,五行其实跟金木水火土没多大关系 古人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分成五类,叫五行,比如颜色有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色叫做七政或七緯;食物有菜饭鱼肉蛋奶,叫五色;音乐五音叫做宫商角徴羽;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而阴阳是分别用来表示阳阳的,即太阳和月亮,白天和黑夜等等。
后来把这用法延伸到医学上,把人的身体分五种属性,叫做五体,也就是筋脉骨肌肉皮肤,而这五体的功能又各有所属,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 五脏是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这五脏各自拥有不同的功能,心主神明,就是主宰思考的功能;肝主疏泄,就是调畅气机(升降出入);脾主运化,就是消化吸收营养;肺主宣发肃降,就是呼吸功能和清除体内垃圾;肾主封藏,就是储藏精气。 而五腑指的是胆、肠、胃、三焦和膀胱,这里要特别注意这个三焦,它是上中下焦的合称,而中医所说的气,都是指气机,是由中焦脾胃开始往上走的。 五志是情志中的五个,也就是喜怒忧思恐惧惊,这里的五音又回来了,因为古代没有具体的文字描述这些情志,而是用五音来描述。
《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段话「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所以情志其实也会影响我们的气机升降。最后五劳是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持久房劳伤肾的合称。 这五行里,木火土金水其实只是自然界里的五种物质形态,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生相克关系。
而我们人体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这身体的五体,五脏,五志,五劳等等其实也都受到自然的影响。 古人在观察自然界时,发现白天夜晚交替有一定周期,于是用五行中的“水”来比喻这一现象,叫做“子午流注”。
其中子是晚上十点钟到凌晨两点钟,午是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而每一小时又分为一个半时辰,即现在的六十个分钟,每一个分钟有一个气血在工作,所谓子时胆经工作,丑时肝经,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
随着地球自转每天循环一次,一年循环365次。 古人还发现太阳每月东升西落有一定的周期,于是用五行中的“火”来象征这一现象,叫做“月离太阳”。
在每个月里,太阳由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再由冬至到春分,这就是古人所看到的“月离太阳”。 这种天文现象对古代中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人体的经脉也是按日月运行变化的。
《灵枢·经脉》里说「阳明者,午也,午者也,阳气盛。」就是说早上五点到七点胃腑当令,阳明经气血最旺。「太阴者,酉也,阴气盛,故暮而敛。」「少阳者,寅也,阳气盛,故昼而明。」也就是说早晨五脏之气逐渐升起,直到正午达到高峰,而后渐渐减弱,入夜全消。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在太阳的照射下,人体内可生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这也是“阳光补钙”的科学依据之一。 除了日月和经络的圆运动外,中医还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周期变化规律的,这些周期变化规律可以用“五节律”来表示,即:
1、昼夜更替——子午流注
2、月节律——月离太阳
3、季节性——四时变化
4、年节律——二十四节气
5、生理性——生长壮老已
这五种节律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