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行木主肝?

占格心占格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生克”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中医的人们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而“五行相克”中的“制化”理论更是解释脏腑间协调关系、脏腑生理功能失常的原因之一。 所谓“制化”,即是“抑制作用和化解作用”的意思。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这种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果失去正常,就可以引起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方过于强大,或者缺乏,都可以影响另一个功能的发挥,从而引发病理变化;相反,在相克关系中,由于受到自身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脏器出现了异常,都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病理变化。

在中医的五行理论中,脾属土,胃属土,肾属水,心属火,肺属金,肝脏(肝经)属木,这些都属于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而在五行的相生关系中,“母健子荣”“子旺母衰”都是正常的生理状态;如果“子病伤母”就是病理的变化了。 例如在五脏之中,肺属金,肾属水,而金水相生,即是指肾水和肺气通过相生关系,互相促进,对全身起到滋养和润的作用。这种生理的状态,正是“子旺母衰”的体现。

再如,在五脏之中,脾属土,胃属土,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两者同为土脏,虽然同喜同性,但脾胃之间却有一个“消”与“化的过程”,也就是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胃肠的消化,变成食糜,然后被脾吸收,转化为气血津液,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母子共济”的结果。当然在实际的生理过程中,五脏六腑如同一个大的整体,任何一种物质都是各个组织器官共同获取并发挥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系统之内。

逮媛嘉逮媛嘉优质答主

肝脏,对于大家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一提到肝,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在大市场里售卖的猪肝、牛肝,陌生的是我们体内的“肝”长什么样,和动物的肝像不像一无所知。其实人和动物体内都有肝,而且肝对于生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肝的形态,外观看上去确实和动物肝相近,成紫褐色,位于人体右上腹。

在中医学中,常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它能规划血液运行与调节情志,将军在作战时要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指挥协调好作战计划。肝就像带兵打仗的“将军”,其对人体有“将”和“领”之德,是人体血液循环、精神情志等的统帅,主管着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

肝藏血,胆则贮存胆汁。肝胆经络互相连接,所以二者在中医学里经常合称为肝胆。中医中,肝属木,主生发,主疏泄,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液为泪。肝主筋、筋合于胃、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为罢极之本。肝气通调情志、畅达气血,有助于胆汁的分泌和疏泄。所以,肝对疏泄气机,维持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中医中的肝胆与其他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可因六淫、七情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致病,主要影响到肝胆本身的疏泄、藏血功能及脾胃的消化功能,从而引起急慢性肝炎、黄疸、胁痛、呕吐吞酸、筋挛、目疾以及情志疾患等。临床治疗时常根据“肝为将军之官”这一特性,将肝气为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属于急性者,其病常来势较凶,症状较重,易寒热往来,宜攻伐;属于慢性者,其病多为虚实夹杂之证,症状变化多端,宜攻补兼施。

肝的功能正常,则肝神充沛,人就会觉得精力充足、神清气爽;肝的功能衰退则肝神不足、精力衰退,人就会得肝系疾病甚至衰弱死。因此养生宜重视调理肝脏,宜保持心情舒畅,不宜过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