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五行主什么作用?
在八卦中,乾为健、为刚;坤为顺、为柔;坎为陷、为险;离为丽、为明;震为惊、为雷;巽为入、为风;艮为止、为山;兑为悦、为泽。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对应五脏则是心肝脾肺肾,五脏主藏而五行生克,实则为五运六气(《黄帝内经》中的概念)。
中医理论认为“有形之病”取决于五脏的盛衰,“无形之病”则取决于五脏六腑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诊断的时候不仅要重视观察有形的病灶,还要重视检查脏腑的功能状态以及经络的变化情况。 而中药的作用也是多部位的,如发汗药能调节机体功能导致发汗,解表药可透邪外出,解肌发表;利尿药可通利小便,消肿利湿…… 所以你提的这个问题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因为中医的理论体系就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如果一定要回答的话,那就是—— 中医学的五行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以阴阳五行为主要理论基础的。 五行学说是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的规律,在中医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脏腑经络方面,而在药物应用和方剂方面则有对应的五行分类法。
首先,在中医学典籍中,很多脏腑被冠以“土”字。 中医学认为脾属土,其性趋下,喜温燥,恶寒湿;胃亦属土,其性升散,喜润恶燥。二者共同承担着饮食的受纳、运化及水谷精微的输布、排泄之功。 肝胆相表里,心开窍于舌,脾和胃相连,肺和大肠相表里,肾和膀胱相邻而居……五脏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互相配合,协调运作。
其次,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其规律可循。 《黄帝内经》指出: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也就是说,人要做到顺应自然界的变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合理作息,节制性生活(性欲过分旺盛也会导致肾虚),做到这些才能使身体健康长寿。 但如果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侵害,脏腑功能失常,出现阴阳偏盛偏衰,便会引发疾病。
治疗也要从调整阴阳入手,同时配合活血祛瘀、泻火清心、祛痰利水等,最终达到消除病因、解除病症的目的。 当然,这种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方法在西医面前似乎显得苍白无力,但中医就是在这种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慢慢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