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的五行是什么?

毛润尧毛润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曰:“甜,美也”。段玉裁注云:“此训与‘甘’不同矣……盖‘甘’者,五味之一;而‘甜’则专指‘味甘’言之。故《周礼·天官·笾人》‘食甜’注引郑玄语曰:‘甘之滋味,有如饴者’;又云:‘饴,米糵煎酒为之者也’是矣。” 据此可知,古代所谓“甜”,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甜味”。但这种甜味,跟我们今天所用的糖不是一回事。

在东汉以前,人们食用的甜味剂主要是由粮食酿造的饴糖、蔗糖和蜜糖。隋代贾思勰著《齐民要术》记载了制造饴糖的方法:以米粥加入酵母发酵而成;唐代王焘撰《外台秘要》载有制作饧(即饴糖)的方法:用糯米或粳米煮粥,待冷却后拌入适量酵母,让其发酵发透,再蒸熟即成。这种饴糖颜色乳白,质地柔软,口味香甜。

隋代之后,蔗糖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提高,出现了色泽晶亮、甜度很高的白砂糖。但这样的白糖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享用它。至迟在明代中期,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开始用草灰与水配制卤汁,将新收获的甘蔗榨汁过滤,然后浸入卤汁中腌制数日,制成红糖。这种由植物直接生产的甜味剂逐渐普及开来,成为后来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

关于甜味的五行归属,古人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甜从火,属南方”;另一种认为“甜从水,应北方”。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只对了一半。因为古代的“南”和“北”跟现在不一样,现代地理意义上的“南”和“北”是在宋代才确定的。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所说的“南”和“北”并没有明显的方位概念,只是借用来表示特殊的地域环境造成的物产差异而已。《书·禹贡》载:“冀州……厥贡黍稷,檿丝……”孔安国传曰:“言桑蚕丝。”这里所说的“冀州”并非现在地理意义上的华北平原,而是指黄河中下游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在内的广大地区。这一带土壤比较贫瘠,所产粮食类作物主要有粟、黍等,经济林主要有桑树和核桃。所以,这里所说的“黍稷”其实就是今天的谷子、小米。这里的“檿丝”就是今天柞蚕所吐的丝。这些特产在中原地区是很珍贵的,因此被看做是“南人”的贡品。

到了汉代,情况也没有多大变化。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蜀地所产的“铜铁器”……西伯利亚东部所产的“旄牛尾”“旄牛裘”之时,特地交代了一句:“皆自北而南。”可见,在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眼里,这些地方的特产都是来自“北土”的贡品。同样,中医著作里也将“甜”归为“水味”,说是肾主“咸”,脾主“甜”。这显然也是以古书中的“南”“北”来解释“五味”所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