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五行中属什么?
“子午流注”,“子”是指子时,也就是半夜11点到凌晨一点,“午”指午时,就是上午11点到下午一点;“流注”的意思是指气血在这个时间段内经过经络、穴位。 中医书上记载,气血运行有两个时段:
一、子午流注(23点~次日1点) 五经并治,即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胃经和肝经,分别对应心、肝、胆、胃、脾五脏,这个时间点属于阳气开始升发的阶段;
二、寅卯时辰(3点~5点) 肺经与大肠经当家,这是阴阳交接的时间段,也是寒气最重的时候,所以经常有人在这一段时间爱感冒。 在子午流注的每个时间段里,身体里的经络都是“值班”状态,比如8点~9点督脉与膀胱经当值,9点~11点督脉与肾经当值……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些经络当值的规律,就能做到有备无患。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比如现在是大寒节气,我们身体里的经络就应该做好工作的准备。
我们知道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冷到了极点,根据物极必反的原理,此时阳气已经开始萌芽,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天,我们的身体也开始行动了——在晚上11点至凌晨1点的这个时间段里,体内的阳气开始慢慢增强;而中午11点到下午1点的这个时间段里,阴气开始减弱,阳气达到顶峰。
这就是我们身体在自然界阴阳变化基础上的反映。
在五行之中,肾属水。《难经·第二十三难》记载,“肾者水也”。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主水,主管人体水液代谢;肾主纳气,协助肺脏疏通调节全身之气机。除此以外,肝在五脏中属木、心在五脏中属火、脾在五脏中属土、肺在五脏中属金,在中医理论中,五脏与五行是通过比类或推演的方法建立起相应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对五脏生理、病理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比类取象
比类,如同现代的分类一样,是对事物进行归类,象是指事物或现象,即按其共同相似的属性或现象进行分类归属于某一行。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人体的各个组成结构,皆可根据五行的属性,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别归类和解释说明。
推演络绎
络绎,本意为相连续不断。推演络绎法是指以五行的特性,推演人体脏腑功能,再从人体脏腑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而推测疾病的表象。总之,中医五行学说用五种不同的物质及其特性来表示和说明人体各个不同部位和组织器官的性质和功能特点,揭示和反映五个不同系统及其与整体各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运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说明五个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五个系统以外与整体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