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用阳历还是阴历?

梁译菡梁译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阳历是太阳历,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四季,以回归年为历法基础。 二十四节气就是按照太阳历划分的,每个月中,有两个节气是中气(有“立”字的是节气),有一个是起点,一个终点;而每一个节气中有两个“立"日、”冬至“”夏至“等。如立春,雨水,惊蛰等等。

农历是太阴历,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圈为一个农历月,每年有12个朔望月,大约354天,而公历一年只有365天。所以每隔几年农历就会多一个闰月,用来调整季节和时间。

我国传统纪年法——干支纪年,其实就是阴阳合历。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之后,天气逐渐回暖,万物开始苏醒,干支纪年的第一个日子就是甲子。

甲为十天干之首,子为十二地支之首。每六十天一循环,周而复始。这种天文现象能够准确反映春夏秋冬的更替和岁月流逝的过程。 但是,干支纪年中并没有提到月相的变化,而在实际生活中,月亮盈亏是有规律的,每月两次圆缺,分为上弦月和下弦月。这就是阴历的内容了。

古人为其设立了专门记载月亮盈亏的历书——月令。《礼记·月令》中记载:“孟春之月……日月合壁,星辰错行。”“孟夏之月……昏参中,鸡三足。”“仲秋之月……”

可见,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和阴历都是在《月令》的基础上制定的。

秦好忠秦好忠优质答主

中国的传统五行阴阳学说在实践中是采用干支纪年历法,干支纪年,是用中国天干和地支的各个组合分别对应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一种古老纪年历法。

干,意为“天干”,取自树木的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个字符;支,意为“地支”,取自十二生肖,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个字符。

干支纪年,将“天干”中的一个字头和“地支”中的一个字头相配来纪年月日时,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甲午年、乙巳月、壬子日、庚申时。天干和地支各取一字而形成的纪年历法,共有60个组合,称为六十花甲子。干支纪年历法循环往复,无穷无尽。中国的传统五行学说都是用干支纪年历法来推演吉凶。

中国的传统农历有大小月之分,而且还有闰月之说,所以不能将干支纪年历法用农历的年月日时来对应,因此,中国的传统五行学说,是采用现代公历(阳历、新历)纪年的年月日时来推演纪年的。这是传统五行学说区别于我国传统民俗农历的最大不同之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