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用阳历还是阴历?
阳历是太阳历,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四季,以回归年为历法基础。 二十四节气就是按照太阳历划分的,每个月中,有两个节气是中气(有“立”字的是节气),有一个是起点,一个终点;而每一个节气中有两个“立"日、”冬至“”夏至“等。如立春,雨水,惊蛰等等。
农历是太阴历,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圈为一个农历月,每年有12个朔望月,大约354天,而公历一年只有365天。所以每隔几年农历就会多一个闰月,用来调整季节和时间。
我国传统纪年法——干支纪年,其实就是阴阳合历。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之后,天气逐渐回暖,万物开始苏醒,干支纪年的第一个日子就是甲子。
甲为十天干之首,子为十二地支之首。每六十天一循环,周而复始。这种天文现象能够准确反映春夏秋冬的更替和岁月流逝的过程。 但是,干支纪年中并没有提到月相的变化,而在实际生活中,月亮盈亏是有规律的,每月两次圆缺,分为上弦月和下弦月。这就是阴历的内容了。
古人为其设立了专门记载月亮盈亏的历书——月令。《礼记·月令》中记载:“孟春之月……日月合壁,星辰错行。”“孟夏之月……昏参中,鸡三足。”“仲秋之月……”
可见,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和阴历都是在《月令》的基础上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