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字五行什么?
从甲骨文看,“緜”是丝线缠绕的样子;金文的“緜”是丝线缠绕的纺车。 因此,“緜”字的本义当为“连续不断的丝线或棉纱(缠绕在纺车上)”、引申为“像丝绵一样不断延续和连绵不绝”之意。故《说文》云“緜,细束之丝也”、“緜,继也。从糸,闵声”。 “緜”又假借为“民”、作人名使用;因古人多以人名贵,所以“緜”又转义为“珍贵”“稀少”“绵延”等意。
周代金文中“绵”出现频率较高,且大多以“緜”与“绵”互用,如:毛公鼎铭中有:“丕显文武,受天有大命,在殷临现于天下,克知厥德,配天於明,奄有四方,丧有七季,民莫不诞,罔不率俾……”西周晚期青铜器虢季子白盘铭文中也有:“王锡虢叔黄泉见”等等,可见“緜”与“绵”通用。而“緜山”则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因景帝之令赋得《上林赋》之后,武帝命为其作《子虚赋》,于是司马相如又作此赋进献武帝。其中写道:“于是天子乃以群臣广视召邓郎,列上下封,观戏数止。”可知“緜山”即为今日之山西介休绵山! 综上所言,由最初的“绵绵不绝,连绵不断”转义为“珍贵、稀有之物”再转义为“珍贵的稀物所出之地”。
至于其五行为水、木还是火土呢?我个人认为应属木性。因为根据我的经验判断,凡是带“纟”旁的字一般都属于木属性,比如“红”字就属于火性、“绿”字则属于木性;还有“细、纹、纷、纯….”这些字一般都带有“纟”部,而这些字的本意都与木有关。所以我认为“綿”也应当归属木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