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多重属性?
“五行”,最早见于甲骨文。它的原意是指造字的五种物质材料——“金、木、水、火、土”——的“五材”(见《尚书·洪范》)。这“五材”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行”还是金、木、水、火、土。没有任何变化和分别。 后来人们把五行扩展用来表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如说“天上有五星: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又比如“五岳”“五湖”“五岭”“五指山”……这些所谓的“五行”,其实与“三山五岳”中的“五岳”是一类,都是用来表示自然界的现象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名称。它已经超出了单一事物的范围了。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和五有关,并且都是两个以上的事物。所以我把这种有双重属性的名词定义为:五行式。
从文字学的角度看,这类词语在古汉语中十分常见。它们在现代汉语中同样很常用。例如: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凡是自然界或者人类社会中双重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五行”来表示。 “五行”本义指的是五种不同质料的东西,这就是“五行多体”;由“五行多体”可以引申为“五音”“五味”“五色”等等。这都是“五行多色”。此外还有“五行多变”“五行多化”“五行多态”“五行多性”等,这些都是指一切可量化的双重属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