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五行是什么?
《黄帝内经》里面,对五行的描述是: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湿,其治宜理,故曰脾胃。” 这里的脾不是说中医的脾脏,而是指的胃和小肠。 胃属土,小肠属火,所以胃和小肠合称“中央土”,也叫“中州”。 后来人们把胃和小肠合称为“后天之本”。
因为胃主受纳(接收)、小肠主运化,饮食经过它们俩的工作,才有了化生气血的营养物质。 所以中医的“土”,实际和现在营养学的“碳水化合物”是一类东西,是我们每天摄入的主食,如米饭、面食等,都是“土”类的食物——五谷杂粮。 这些粮食进入人体后,经过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混合作用,最终变成了小分子营养物质,即“精微物质”——气血津液。 这是中医学对“土”的定义和理解。
那么根据这个定义,土对应的人体脏腑器官有两个,即脾胃,其中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所以中医理论常把脾胃合称“脾胃”,也叫“中焦”。 小麦属于粮食作物,是“土”类食物的代表。 五谷当中,小麦是最寒凉的,因为它生长在北方,气候冷冽,所以它的本质偏凉属性多。 我们平时吃的小麦面粉,其实营养主要集中在外层,叫“麸皮”;而最好的营养成分在中间部分,叫“胚芽”,也就是发面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那个白色部分。 小麦的精华所在是“胚芽”,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又往往只食用了“麸皮”,这就造成人体对小麦营养的吸收利用率不高。
另外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是主食吃的少,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吃得较多,这样就进一步加重了脾胃的负担,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我觉得要保护我们的脾胃,应该从改变饮食习惯做起,既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避免损伤脾胃,又要多吃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帮助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多食小米 说到保护肠胃,我给大家推荐一种食物——小米。 古人说,“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谷物当中,最好能配上豆类一起吃,才能补益身体。
豆乃肾之谷,入肾经,能补命门之火;米为脾之谷,入脾经,能补中益气。两者搭配,相辅相成,补肾健脾的作用更强。 而小米就符合了这个条件,它是五谷里唯一的补药。 很多女性都有虚寒性痛经的症状,这种情况吃点小米很管用。这是因为小米性温,又能补脾,胃暖了,经血就能顺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