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属水吗?

连东东连东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所得出的结论。“五”即指木、火、土、金、水五个基本物质要素;“行”指的是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这五种物质的聚集形态或变化状态。 中医基础理论的五行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如何指导着中医学的实践呢? 五行学说最初源于五行相胜(克)学说,以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发展。

水(水生木)、木(木生火)、火(火生土)、土(土生金)、金(金生水)、水(水生木)……循环往复构成世界万物。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用阴阳的观点去认识的,是动态的运动过程,而不是僵化的定式。

如木生火,是木具有阳热之气使金熔化,从而生出烈火。反之,火生土,是火光上熏,使远处的草木得阳而茂盛,为土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这种生生不息,不断运动的过程正是自然规律的最佳体现。因此说,五行学说是一种极具普遍意义的认识论。 中医临床实践中也是本着这一原理进行的。如在治疗内科疾病时,一般采取疏泄法,也就是在五行属性中选用一种能够疏泄的药物,使之达到通畅的效果就可以治愈内伤性疾病了。

如果患者出现气滞的情况,一般是由于情绪不好导致的,在治疗时就要重视心理方面的疏导,使其情志舒畅,气机条达则病愈。如果患者出现痰饮阻滞,我们就应该采用燥湿化痰的方法来治疗,选药时注重选择带有明显祛痰作用的药物。 五行学说还应用于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药性分为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苦咸淡)两大类。其中酸、苦属寒,甘味属凉,辛属温,咸属热。也就是说,在五味之中,每一味都有阴阳两重性。如黄连,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这是它的阴性作用,同时还有祛心火的作用,这是它的阳性作用。

同样,在四气之中,每一气也有阴阳之分。如生姜,它的主要功效是散寒,属于热性,但同时有解表的作用,属于凉性。

我们不仅掌握了每一个药物的偏性,同时还了解了这些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醋制黄连可减轻其苦味,但不影响其寒性;蜂蜜与金银花同用可以增强其清热的作用等等。这些都与五行学说所倡导的阴阳平衡理念相符。

融诗荣融诗荣优质答主

中医的五行和五脏,在实际临床上有时是分开讲的。为什么呢?是因为五行是用来讲规律、讲哲学思想的,而五脏则主要用来描述人的五方、五大系统的。所以,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很多医家并不硬性规定某个脏的生理功能一定要是这个五行,它仅仅是一个参照物。

比如说“肾”在“五方”中居北,在“五脏”中名为“肾”,它在五脏中的归类只是因为它的生理功能和五行规律中的“水”相吻合而已。实际的五脏在生理功能上和五行规律是很难完全吻合的,比如说中医的“心”就既不像火那么纯阳、更不像水那么滋阴。那么怎么解释“心”在中医的五方中在南而在五行中却归类为“火”呢?

这就要请五行中的“子母相生”规律来解释这个现象了:在人的五脏中按照“心南、肺西、脾中、肾北、肝东”,而五行中的相生规律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将这两个规律相对应起来看就明白了:南、西、中、北、东五方(即五脏或五大系统)和火、金、土、水、木五行的规律是吻合的,因为“火南、金西、土中、水北、木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