橿在五行属于什么?
“木火通明”是古代相木最典型的论断,其中的“木”就是指的栋梁之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木材。由于古代是以木材作为“木”的代表,并且将其分为不同等级用来建设房屋、制作家具等,因此也可以将它们对应起来。 其中,最上等的是“梁栋之木”。据《尚书·禹贡》中记载:“禹敷土,随山浚川……厥高辛,乃柏杨。”这说明在高辛时代(约公元前21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已有柏树和杨树,而且是被当做建筑用材栽培的。
在周代,宫殿里已是梁柱挺拔,装饰华丽了。《礼记·檀弓下》中记载:“君举而东,师载俎豆;君举而西,师载俎豆。”这里的“师”即指的筑成战车的木头。《周礼》中则记载了多种用作建筑的木材:“凡造屋,树柏为垣,藩以荆,饰三丹书,惟庙寝之门,谓之墉。”“筑宫,树桑焉……” “伐大树为柱,削而不修,使其曲直之势尽露于外。”“冬取柞棫,其枝可柱。”
可见,当时对用于建筑用的木材是有明确要求的——高大挺拔、材质良好。能够符合这种要求且被称为“梁栋之木”的只有杉树和松树这两种。 杉树又称“杉松”或“杉木”,《庄子》书中称之为“杉”,并称其为荆豫之间(今江豫一带)特产。
到了战国时代,由于楚国大量伐杉烧炭,导致江汉地区的杉树逐渐被砍光,后来只好到长江中游以及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去采挖。到了汉代,由于蜀地杉林也被采掘殆尽,于是又从岭南采挖杉木。
我国现存最早的植物字典《尔雅·释木》中,收录的“杉”即是产自蜀地的云杉。 还有一种松树也很适合做梁木,它就是产于南方的马尾松。不过它的树干比较低矮,一般为灌木状,必须经过人工培育才能长大,因此比较昂贵。
除了梁木之外,还有四种不同的柱子可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