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什么逃亡美国?

马建辉马建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郭沫若

郭沫若是四川省乐至县人,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一破落官僚家庭。父亲郭永钟是前清秀才,性格古怪暴戾,嗜烟好赌,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对家庭独断专横,对妻子儿女极为严酷。郭家三个儿子,老大因无牛奶吃,饿死在摇篮中。郭沫若两岁时,父亲又逼着他母亲去地主家当奶妈,日夜在外奔波,无暇照看郭沫若,常常夜啼。嗜赌顽劣的父亲恼羞成怒,一恨之下,抱起熟睡中的儿子将他的头皮往墙上猛撞,鲜血顿时流了一墙。郭沫若的母亲忙上前阻拦救治,半岁的孩子才捡回一条性命,但从此落了个多年的秃头病根。

在这样的人家无法生活下去,郭沫若的母亲便千方百计地在暗中劝说、阻止父亲不要再寻衅生非。但暴戾成性的郭永钟不听劝说和规劝,常常变本加厉地把怨恨和愤怒发作在儿子和妻子身上。无法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郭沫若的母亲便想带着儿子逃出苦海。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郭沫若的母亲背着幼小的郭沫若,趁暴戾的丈夫喝醉熟睡之际,悄悄从家中逃了出来。逃了半宿,到了一个镇子上,天色已亮。母子俩只好在一家店铺檐下躲藏。恰好这家店主出来,看见了他们,忙问是干什么的。说来也巧,店主也是乐至县人。从乡音中知道了他们的大致情况后,忙将他们安顿在楼上小房中,并从家里拿来馒头给他们吃。安顿下来以后,郭沫若的母亲便把他们母子逃亡的原因和要到上海谋生的要求告诉了店主。店主知道他们母子是被当地的劣绅、恶棍折磨逼迫成这样的,深为同情。同时也想留住他们,给店里帮帮忙照看生意。但郭母不愿给人家增加麻烦,执意不肯。善良的店主见他们家境困难,无路可走,便硬给了一百块光洋,让他们作盘缠,到上海去谋生。

从乐至县到上海有两千多公里,而且山高水远,对一个没有作过长途旅行的母亲抱着幼儿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还要提防匪徒和恶棍的追杀。但为了摆脱苦海,为了生存和孩子的未来,郭母硬是带着幼儿历经千辛万苦到了上海。他们母子到达上海后,郭母把一路的遭遇告诉了在上海的同乡,并在同乡的帮助下租了房子,靠给人家当佣人、给人缝衣服、织毛袜子度日。母子俩从乐至辗转逃到上海,前后共历经了半年多的时间。因为幼小的郭沫若在苦海中挣扎了三年而头发一直没有生长,所以人们便叫他“郭秃子”。后来郭沫若到了日本,曾多方治疗,终于使头发完全长了起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